习近平拿着四把“钥匙”访中东
第一把“钥匙”:一见如故
习近平指出:“同阿拉伯朋友见面,总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这种亲近感缘于我们对待彼此的热情和真诚,也是缘于中阿两个民族的长期交往。回顾中阿人民交往历史,我们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是我们熟悉的中阿交流友好使者。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一见如故”这把“钥匙”将是习主席此次访问最好的通行证。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友谊源远流长。2000多年以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把中阿两大民族连接在一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和阿拉伯国家相继独立,开创了中阿友好交往的新纪元。1956年至1990年,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冷战结束后,中阿双方顺应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世界潮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致力于深化传统友好,积极发展双边关系,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不会忘记,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中国向尚未建交的阿拉伯国家承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40多年前,13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朋友一道,投票赞成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我们不会忘记,近万名中国医生奔走在阿拉伯国家田野乡间,救死扶伤;而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最慷慨的援助来自阿拉伯兄弟。”
沙特是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东之行的第一站。中沙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1990年中沙建交,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篇章。特别是2008年建立战略性友好关系以来,中沙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03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萨勒曼,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视沙特为中国在中东海湾地区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发展同沙特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是中方既定方针和长远政策。我们应该一道努力,不断提升中沙战略关系水平。”2015年01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致电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祝贺他继任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习近平表示:“中沙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彼此成为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和密切合作的好伙伴。我高度重视中沙关系发展,愿同你一起努力,推动两国战略性友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今年恰逢中埃两国建交60周年。作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埃及同中国在政治上保持着长期的良好互动。1999年,中埃签署建立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公报。2014年1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指出:“埃及是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大国,两国始终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中埃关系是中阿、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方高度重视同埃及的关系。我们共同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有力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迈上更高水平。”塞西表示,埃中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这体现了埃及对中国重要国际地位的认同和赞赏。埃方感谢中方一贯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对近年来埃及人民变革诉求给予的理解。埃及正在努力实现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决心同中方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政治、经济、人文、军事、安全等领域友好合作。
伊朗是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东之行的第三站。作为一个中东大国,伊朗与中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期。1971年8月16日,中国和伊朗建交,两国关系稳步向前发展。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时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伊朗关系,40多年来中伊友谊和合作基础历久弥坚。”在伊朗驻华大使阿里·阿斯加尔·哈吉看来,中伊合作源远流长,而习近平主席本次访问伊朗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他表示,中伊两国是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人类文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两国交往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此次访问还将宣布,两国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将翻开两国关系的新篇章,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二把“钥匙”:“一带一路”
习近平指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一带一路”这把“钥匙”将打开无数阿拉伯人的心扉,敞开合作共赢的怀抱,谱写丝路新篇。
从历史上看,中阿友谊一直在一条路上,这条路就是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奠定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历史和友好关系,中华文明通过西亚和北非传播到欧洲,伊斯兰文明在公元前7世纪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增进了欧亚地区的沟通和交往,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新形势下,构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将赋予中国-中东关系发展的新内涵。中东不仅涵盖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中,而且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枢纽作用。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不仅必然经由中东,而且中东将成为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区。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伊朗、埃及、沙特阿拉伯,应该成为构建中国-中东丝绸之路的主要力量。习近平在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我们希望并相信地处‘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的沙特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2014年5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伊朗总统鲁哈尼会谈时指出:“中方欢迎伊方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启动高铁、经济园区等项目。”
中国提出的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习近平指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目前,构建中国-中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基本条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的中东战略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第三把“钥匙”:一组公共产品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同阿拉伯国家一道,推动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将是尽快解开中东困局的一把“金钥匙”。
近年来,中东地区形势动荡加剧,各种矛盾复杂交织。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中国有责任也有意愿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中东和平稳定做出贡献。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在世界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政治和安全领域是中沙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驻沙特大使李成文指出:“中国和沙特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也是国际反恐行动的重要参与方,在反恐方面双方将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2014年1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埃及总统塞西会谈时指出:“中方愿意推进两军交流,深化执法安全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习近平强调:“西亚北非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矛盾错综复杂,通过政治方式、开展包容性对话,找到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西亚北非地区历史和传统独特,国际社会应支持地区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015年伊核问题的解决,成为中国特色中东外交最成功的案例之一。2015年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时指出:“伊朗和六国在伊朗核问题谈判中达成共识,是各方朝着达成全面协议方向迈出的积极一步。中方愿继续同包括伊朗在内有关各方保持沟通,继续在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尽早达成一项公正平衡、互利共赢的全面协议。”
此次访问,习近平主席将就中东局势的和平稳定进一步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并将面向地区国家提出一系列合作新举措。访问期间,习主席将与伊斯兰合作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地区组织领导人举行会谈,进一步增进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整体关系。中国政府日前公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指出:“阿拉伯国家是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伙伴。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阿关系,巩固和深化中阿传统友好,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方针。中国将秉持正确义利观,把促进阿拉伯国家和平稳定发展同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开创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把“钥匙”:一套新方案
习近平指出:“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调整,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变革。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中阿之间本就有良好感情基础和贸易基础,现在又添“1+2+3”新合作方案,真是景上添花。
沙特连续多年是中国在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和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增长速度快、贸易品类互补性强、摩擦少,经贸发展非常具有潜力。2013年,中国首次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沙双边贸易额比建交时增长230多倍,达到691亿美元。如今,中国每进口6桶原油就有1桶来自沙特,沙特出口每收入7里亚尔就有1里亚尔来自中国。习近平指出:“双方应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打造长期稳定的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合作,并以航天、和平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三大高技术领域为突破口,丰富中沙务实合作内容。”
中埃两国交流合作在多个领域共同发展。2014年中埃双边贸易额达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经历过政治上的动荡,埃及局势尽管趋于稳定,但这种稳定仍比较脆弱。重压之下,埃及当局推出新首都工程、新苏伊士运河等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工程建设。在此过程中,擅长基建的中国企业大有可为。2015年9月2日,习近平会见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埃及总统塞西。习近平指出:“下一阶段,双方要保持高层交往,推进中埃产能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加强安全等领域合作,在联合国等多边领域继续携手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在经贸领域,中伊两国的关系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快速发展。1994年,两国贸易额不到5亿美元,到2014年年底,达到520亿美元,有了1200%的增长。据了解,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中伊双方将就能源合作协议,工业合作、丝绸之路、铁路交通、航运港口以及科技合作等多方面展开磋商。伊朗驻华大使阿里·阿斯加尔·哈吉对此表示,伊朗天然气和原油总储存量排世界第一。而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数据表示,在将来的几年,中国在能源进口方面,特别是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会继续增长。所以,中伊两国互补性非常强。伊朗欢迎中国企业以任何形式参与伊朗的油气和石化项目。
习主席此次访问中东,带着一套“1+2+3”新合作方案,将为中阿合作开启新天地。《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指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推动务实合作升级换代。”
“1+2+3”合作格局将奠定新时期中阿全方位经贸合作的基础。“1+2+3”的合作格局是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4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中指出:“‘1’是以能源合作为主轴,深化油气领域全产业链合作,维护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2’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加强中阿在重大发展项目、标志性民生项目上的合作,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建立相关制度性安排。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自阿方进口更多非石油产品,优化贸易结构,争取中阿贸易额从去年的24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增至6000亿美元。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投资阿拉伯国家能源、石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争取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去年的1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增至600亿美元以上。‘3’是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双方可以探讨设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共建阿拉伯和平利用核能培训中心,研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项目。”
习近平指出:“中阿发展禀赋互补性强,我们要充分用好资源共享的潜力和取长补短的空间,用最明白的语言对话,用最贴心的方式合作。集体合作不追求轰动一时,而更看重打基础、谋长远的举措。”
(来源:“学习中国”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