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取暖,携手发展。欢迎加入埃及河北同乡会!

从殷墟到卢克索:中国考古领军人寄望“走进埃及”

分享到:
点击次数:1366 更新时间:2016年01月27日15:10:26 打印此页 关闭

从殷墟到卢克索:中国考古领军人寄望“走进埃及”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谈起刚刚结束的“入埃及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兴奋不已,因为此行有望取得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个重大突破——进入埃及参与当地考古发掘项目。

“这将成为四大文明古国考古界之间的首次直接合作。”王巍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受开罗大学的邀请,王巍在14日至19日率中国社科院代表团出访埃及,参观和拜会了埃及国家博物馆、开罗大学和埃及文化委员会,就中国派遣专家队伍到埃及开展合作发掘和保护达成了合作意向,并获得了埃及文物部支持,双方随后将就具体项目选址和机制展开商讨。
“对一个负责‘寻找失落文明拼图的群体’来说,没什么比能亲手触碰埃及这样古老的文明更让我们兴奋和骄傲的了。”王巍说。
“我们来晚了,但终究来了”
这是王巍第一次来到埃及,每抵达一处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地方,职业习惯总让他潜意识地按照时间轴寻找相对应的中华文明痕迹。
古城卢克索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遗址之上,是王巍此行最向往的目的地之一。站在20多米宫殿的巨大圆柱旁,他感慨良多:“论时间,卢克索差不多相当于我们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殷墟,但当时的古埃及人就已经在建筑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埃及文明发源之早、规模之大、水平之高,令人震撼。”
更让他意外的是,在帝王陵墓区——帝王谷的入口处,他发现那里悬挂着埃及和日本两国国旗,究其原因,是日本出资参与了当地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
“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可以在另一个国家最骄傲的地点上体现,这是很了不起的。”王巍说。
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瓦法阿·西迪克在后来的会谈上告诉他,埃及欢迎外国参与当地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但在206项国际考古合作项目中,没有一项是有中国参与的,我们期待与中国合作。”
那份长长的合作者名单既包括了美国、日本等在国际考古研究领域领先的强国,也涵盖了欧洲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中埃文明的交流、两大文明古国的交往,如果没有对对方历史文明的清楚认知,何以深入有效,”王巍说,“多年以来,我们对于古埃及的研究没有自己的一手资料,因而没有话语权,在别人嚼过的馍上嚼,也能尝出点滋味,但终究没有自己做的好吃。”
而埃及方面,也面临专业人员短缺、设备落后以及遗迹发掘保护任务繁重的现实,急需中国的帮助。
“在合作方面,我们和馆长以及文化委员会的官员,一拍即合,达成共识,埃及文物部部长马姆杜·达马蒂来信表示支持。今年是中埃文化年,我们双方力争将考古合作纳入两国文化交流的框架之下。”王巍说。
“埃方提出在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安全监控以及人员培训方面需要中国的帮助。我主张再加一项,就是就共同有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合作。”
王巍解释,此前中埃两国在考古领域鲜有直接交流,主要因为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历史遗迹众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内的考古研究上。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考古对外交流主要以“请进来”为主,以吸收、了解并跟上国外的考古研究,比如进行中外联合考古发掘和邀请专家来华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等。
“我们来晚了,但终究来了。”他说。
世界两大古老文明的惺惺相惜
2016年是中埃两国建交60周年,在埃及即将举办中国文化年,在中国也会举办埃及文化年。两个伟大的文明在古代由丝绸之路联接在一起,是人类文明史上友好合作、交流互鉴的典范。在考古领域,两大文明惺惺相惜。
王巍说:“中埃考古合作,我们有能力,更有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优势。”
他认为,从大背景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壮大,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才有能力和实力进入到埃及这个考古界最看重的区域之一,获得对方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与埃及是精神相通、惺惺相惜的。”
王巍解释,中埃两国都对本国历史和传统格外重视,又共同面临处理传统与社会发展、现代化之间关系的问题,并都对彼此古老的文明高度尊重。
他同时也对中国考古的具体操作能力很有信心,从技术手段到工作经验都能堪此重任。
“我们有许多都邑性大遗址考古的经验,这是很多国家所没有的,这就是古老文明的馈赠,”他说,“在埃及的考古会大量涉及古代城市遗址,必须对城市整体的规模体量、各宫殿之间的关系、平面的布局和功能等有经验。”
“挖掘一个小村落,还是挖掘一个城市,工作做法和理念是完全不同的,”他说,“其次,中国考古有超大规模的、跨几十个单位、十几个学科的项目的经验,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其中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到埃及。”
此外,中国拥有最先进的考古设备和实验室以及深谙埃及象形文字的专家,这些硬件都是中埃合作的有力保障。
“比如在室外勘探、遥感技术、三维成像技术、室内科技考古技术等方面,中国已积累了20年的经验,这在我们此前在洪都拉斯玛雅遗址和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遗址的现场考古合作项目中都得到很好的锻炼。”王巍说。
“从长江到尼罗河,从殷墟到卢克索,通过与古老文明的跨时空对话,寻找失落的文明残片,是考古人为两国人民友谊添砖加瓦的最好表达。”他说。(记者 易凌 刘欣 霍瑶)
  回报前景极好的投资机会还存在于如下产业中,例如用稻草和甘蔗废料造纸、农产品(特别是果汁和精饲料)生产以及果蔬保存和罐头制造业。海水鱼类养殖以及相应的鱼类加工和罐头制造领域也存在巨大投资机会。
  此外,埃及还在朝着与国际企业合作发展汽车制造业的方向迈进。目前,埃及的汽车年销售量超过30万辆。
  文章还称,埃及的造船业和船只养护业也存在重大投资机会。每年有超过1.8万艘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货运量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十分之一。随着与苏伊士运河平行的新航道开通,苏伊士运河对国际贸易的贡献预计将在未来若干年增至目前的两倍。
  埃及的炼油与石化产业也存在极佳的投资机会,特别是考虑到埃及毗邻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并且位于欧洲的巨大石油产品消费市场附近,同时埃及本身也是石油产品消费大国。
  在旅游业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服务需求国,埃及则被视为旅游服务出口大国。不过与前往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国游客数量相比,前往埃及的中国游客数量仍极为有限。虽然两国的地理距离是个不利因素,但发掘旅游业的潜力仍将带来更大的收益。
上一条:埃及专家:共享进步与繁荣的梦想 下一条:埃媒:中国成埃及"完美合作伙伴" 政经皆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