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闪耀开罗国际书展
从塞得港远道而来的埃及中小学生在“今日中国”展台前捧着阿拉伯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刘水明摄
(刘水明,王云松)1月27日,第四十七届开罗国际书展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形成的“中国热”,在本届书展上仍能感受到。在参展的34个国家中,中国是最受关注的国家之一:“中国书坊”、中国作家见面会、中阿文学阿文翻译研讨会等中国元素闪耀开罗国际书展,为中埃文化丝路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开罗国际展览中心正门,右侧一座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映入观众眼帘,它就是“中国书坊”,书坊两侧墙壁上用中阿两种文字写着“一带一路”“建交六十周年”“中埃友谊”“文化年”等中埃关系中的热门词语。门前竖着的成龙和姚明像吸引许多埃及朋友的目光,人们纷纷与人像合影留念,以表达对中国的喜爱之情。
走进“中国书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和习近平主席挥手致意的照片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埃及文化部长赫尔米·纳木纳在书展期间表示,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将两国友好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本届开罗国际书展,中国派出的代表团规模之大,显示了埃中两国日益紧密的联系。“在此次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无疑最为耀眼,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使我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埃及愿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学习中国经验。”
一年一度的开罗国际书展始于1969年,由埃及文化部和埃及图书总会主办,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书展之一,同时也是世界阿拉伯语图书的重要展销场所,每届观众人数可达200万左右。在本届开罗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有来自五洲传播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接力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国内出版机构的代表,共展示近500种、1200多册中国主题图书,其中以五洲传播出版社推出的阿文版和英文版图书为主,涉及中国文化、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商务投资和当代文学等领域。
“中国书坊”埃及雇员谢里夫对本报记者说:“虽然本届开罗国际书展刚刚对普通观众开放,但是‘中国书坊’的图书销售非常火爆,购书者不仅有中文学习者,还有许多对中国感兴趣的人。”谢里夫指着书架上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作品《手机》说:“这本书很受欢迎,刘震云举行了读者见面会,一些埃及读者慕名购买了这部中国文学作品。”
刘震云认为,开罗国际书展是阿拉伯世界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介绍中国文化的好场所,有利于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有所不同,但人类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文学作品可以充当各国人民沟通情感、增进友谊的桥梁,中埃两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文学交流方面空间巨大、前景可观。”
沙特国王大学阿拉伯文学系主任纳比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中国现当代文学越来越引起他的兴趣,他希望通过与中国作家的直接交流,加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为教学搜集更多关于中国以及中国文学的第一手资料。
书展期间,五洲传播出版社通过与埃及智慧宫文化传播公司等多家当地出版机构合作,正式启动了“丝路书香·中国书架”项目,同时展示和推介面向阿语读者的阿文版数字平台。《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国震撼》阿文版图书首发暨座谈会在书展期间举行,两书作者分别同埃及读者见面交流。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和平、共享等新理念,有助于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中埃两国应以这些理念为基础挖掘潜力、扩大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推动实现中国与包括埃及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向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表示,埃中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埃及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中国愿意积极与埃及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对接,不断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新的水平。近年来,中埃文化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仅2015年中国就从埃及进口图书354种,向埃及出口图书254种,两国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充满活力。(稿件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