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埃及当法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尼罗河畔纸莎草] 业余埃及学爱好者
法老,pharaoh,出自古埃及语“Per-wer ”,意为“上埃及神龛”,原义为大房屋。
自新王国第二中间时期,法老成为了国王的称谓,最早的例子是写给阿肯那顿(前1353-1336年在位)的信中,称"Great House, L, W, H, the Lord"(大房子,L,W,H,上帝”)。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479-1425年)起逐渐演变为对古埃及君主的尊称。
约公元前10世纪,它开始作为统治者名字之前的头衔,而不单独使用了。从25王朝起(公元前8-7世纪),“法老”是日常使用皇室称谓时的唯一前缀。法老的名字的拼写有5个头衔,最重要的两个写在王名圈中。
法老在古埃及被视为神的化身,掌握着政治、行政、军队和宗教大权。
古埃及法老 哈夫拉雕像
埃及博物馆藏
法老面容庄严肃穆,头戴覆盖王冠内梅什(Nemes)条纹头巾,前额装饰有眼镜蛇,颌下有柱状胡须,均是王权的象征。
题主不久前去看了浙博的“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展览中所呈现的那辉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着实震慑了一把题主。
墓葬石碑残件
目前在浙博“法老的国度”中展出
象形文字书写的拉美西斯二世名字
目前在浙博“法老的国度”中展出
看完后题主最感兴趣的还要属古埃及法老的一夫多妻,发现当法老听上去炫酷又拉风,好像每天只要享受生活就好了,不由有些好奇法老的日常是怎样的,以及当法老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先谢过各位答主啦~
1658关注 641回答
[愿拉神庇佑]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法老 谢邀。 首先感谢题主问出这个问题好让更多人了解法老,因为长久以来大众对于法老的认知都和题主类似,觉得法老不用干活,只会玩乐。(说来到底是谁在败坏我们法老的名誉啊!) 例如在古王国时期,当时的古埃及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法老在具有无限统治权力的同时,还需要管理整个国家事务,比如梳理全国各地的资源和财产,负责军事活动等。但是法老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无法事必躬亲地处理政府各个部门的事务,因此他会委派最高级的官员维西尔(Vizier)处理事务。官僚机构是以法老的名义管理宫廷与平民。到了新王国时期,法老们开始采取长期对外扩张政策,于是法老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行政和军方事务上,想想都很心累啊。 所以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当法老绝对不是只有享受,法老在放松休闲的同时也有一大堆的职责需要履行。 我就简单给题主讲解一下吧。 首先,作为统治上下埃及的君主、荷鲁斯神的化身,法老必须维持良好的形象,保持清洁是头等要事。每天,法老都要进行多次沐浴,并进行快速的按摩和全身精油护理,务必使身上始终环绕着迷人的芳香。听上去很享受,但是过犹不及,次数多了就变成了折磨,甚至令人怀疑法老的皮肤会不会被洗秃噜了( ¬_¬)真是让人痛并快乐着啊。 埃及壁画中鹰神荷鲁斯 为拉美西斯二世沐浴祈福的场景 埃及人十分重视身体的清洁 如果你喜欢泡澡,那这对你可能不算什么,那么让我们进入第二项日程——召开每日例会,决策国家事务。一个优秀的法老必须知晓国家各项事务的处理过程,时时进行检查确保所有人都在认真工作,就像辛勤的牧羊人管理他的羊群。当然,法老和牧羊人还是有区别的,牧羊人只要负责养好他的羊,法老可是管理着那么大一片土地呢!上至决定接下来要攻打的目标国家、新农田的建设地址,下至判决某个违法者是死刑还是割鼻,作为神的代理人还要负责新神庙和纪念碑的造型及建造,方方面面无所不包,不是全才胜过全才,要求也不小哇。 漫画:法老的工作日常 处理完繁杂的事务,教训完那么几个偷懒的家伙后,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结束每日例会后法老得赶紧换上最华美的衣袍、戴上最精美的珠宝,坐在会客厅的王位上接受各路使者的朝拜(可能还得先进行一系列讲究的沐浴、按摩、精油护理一条龙服务)。一众护卫警惕地守在周围以防有人袭击,仆人摇着扇子为法老扇风,法老就坐在高高的王座上接受着所有人的顶礼膜拜,而只有足够幸运的家伙才可以亲吻法老的脚尖。例如在尼菲利加拉统治时,当时法老就允许维西尔帕塔舒普塞斯享有政府官员中相当特殊的“唯一朋友”封号并亲吻自己的脚尖,这可能表示一种宠信。因为在当时,一般的平民百姓和普通官员是无法接近法老的,只能俯身在地上。 重回正题,法老在接受大家的膜拜时得始终保持自己威严庄重的形象,一上午,就像自己是神庙里一动不动的神明雕像,当然,有些法老也会把这视为难得的休憩时光,走神也是难免的。不管怎么说,先为法老的脊椎默哀三秒吧。 漫画:法老接受朝拜 如果说上午的事务还能在宫殿里处理,下午法老就必须深入他的国家、下基层了。驱使着双轮战车,法老首先来到农田检查庄稼的收成,同时还要在每年夏季尼罗河的泛滥期后丈量受灾面积,重新标记可耕作的田地范围,并按照减少后的土地面积颁布新的“收费标准”(埃及的土地都属于法老),向法老缴纳租金是理所当然的事。收租金可不是件容易事,当时可没有卫星等便利的科技,全靠人工丈量土地,工程量可想而知。 古埃及双轮战车 视察完田地后,法老得策马飞奔到工地巡视某个营建中的纪念碑or神庙or金字塔的进度并避免出现差错。最后法老还要去军队检阅士兵们的训练情况,鼓舞他们的士气。一路上法老得尽可能彰显自己的王者气概,维护好在臣民心中的崇高形象,塌背驮肩之类的是大忌! 以上种种只是法老一天中的基本行程安排,除此之外作为荷鲁斯神的化身和拉神之子,法老还得熟悉各类节日、祭祀等的流程并主持。举几个例子: 1、维护神像 新王国时期的卡尔纳克等主要神庙是供奉神灵、举行宗教仪式和庆祝节日的神圣场所,这些神庙建造、保护和修缮、供奉神庙内的神灵以及举行特殊活动等都是法老的职责。每天法老都要对神像进行维护仪式,法老需在清晨沐浴后进入神殿,打开神龛,向神像跪拜并吟唱赞美诗,接着要手持精制的熏香沿神龛绕行,在此之后,法老要对神像进行清洗,并献上食物。这些活动在晚上还需重复一次。法老执行这些仪式是为了取悦神明,并与其建立联系和信任。后来,国王不再参与其他或地方神庙仪式,改由资深官员和专职官员代行。 2、护送神像 在古埃及还有其他加强法老与神灵之间联系的节日仪式。例如每年举办一次的欧派特节(Opet),节日中法老亲自护送阿蒙-拉神的神像从卡纳克神庙到卢克索神庙,在完成对神祭拜交流仪式后,他与民众见面,宣扬教义与国法,这时法老的过错将自动得到宽恕,并且再次成为神的化身,赐福于埃及人。神圣的仪式也使得法老与皇室的联系更为紧密,法老的统治权也因此得到加强。 3、塞德节活动 塞德节(Sed Festival)是更新法老的力量、再次确认法老神性和统治的合法性的重要节日。节日在法老执政三十年或稍早一些的时候举行,节日中法老要向奥西里斯、穆特、孔苏、阿蒙、阿努比斯、伊西斯、塞特、托特、普塔、哈托尔等大神进行供奉,而后贵族们到法老面前供奉,以表忠诚和崇敬;接着法老手执一些法器绕墙环行,表明其仍然具有力量。此外,在节日中法老要重新接受代表上下埃及的双王冠,象征其统治的强大与延续;向四方各射出一支箭,以威慑邪恶力量,加强法老对埃及甚至世界的统治。 4、祭祀工作 古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据统计古埃及有2000多位神。嗯,有那么一点点多,因此祭祀工作实际上占据了法老大量的时间,是其最重要的工作。例如尼罗河汛期即将开始之际,法老要主持开渠仪式,河水泛滥的时候要泛舟尼罗河,庆祝驯服了洪水;收获的季节法老要亲自割下一束麦子,击败收获之神敏神,还要在王宫的阳台表演许多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又很有趣的动作,这些动作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动作流传下来,甚至在很多舞蹈中被编排使用。若是遇上两国交战等特殊情况,法老的工作量只多不少。 当然,法老作为头顶红白双冠的埃及之主,又不是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完成一天所有忙碌的工作后,还是有那么一点业余消遣可供享乐的: 法老或者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趁着闲暇时的绿荫,下盘赛尼特棋(跳棋的一种),感受棋盘厮杀的快乐;或是携一众娇妻、侍卫在尼罗河上划船赏景;又或者跳上自己的双轮战车,去野外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狩猎;当然,法老还可以选择在夜晚召开一场派对,那时所有人互相往对方身上投掷香脂香膏而不会受惩罚,因为那是专属于夜晚派对的特有节目,能让人保持清凉和芬芳。 赛尼特棋子 目前在浙博“法老的国度”中展出 其实关于法老的日常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可讲,古埃及文明博大精深,真的很可惜它没能完整地传承下来,不然也不会到了9102年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对法老、对古埃及抱着各种刻板印象。这次浙博的古埃及展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机会,希望看到这里的各位网友有机会都去了解一下,那比什么高赞都让答主感到开心,谢谢大家了! 评论: [尼罗河畔纸莎草](提问者): 谢谢这位答主的科普!原来就算是法老每天也有那么多活要干,更何况我等升斗小民呢,我还是老老实实搬砖去吧。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去认认真真再刷一回浙博的古埃及展,答主讲得真好,让我也想了解更多的古埃及文明了! [王中之王] to [尼罗河畔纸莎草]: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已经三刷回来了,真的强烈安利这个展,不过还是希望官方能出个观展攻略啊,毕竟人有时候真的好多看的好累OJZ 不说了,我去刷相关纪录片了~
参考文献: [1] 萨姆·塔普林, 帕迪芒特, 杜春秀. 千万别当法老之法老工作日志[J]. 世界儿童, 2011(10):36-39. [2] 雷尔.和埃及法老学数数[J].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2011(4):38-39. [3] 孙志坚.古埃及法老崇拜的原因、影响及其文化蕴含[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 赵克仁.法老艺术形象的成因与功能透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55-60. [5] 杨叶生.试探讨古代埃及法老与维西尔的关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4):61-64.
作者、编辑 | 雨后山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浙博信息资料中心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