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青年:战争的残酷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和平的珍贵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米春泽、刘素云):穆罕默德·吉哈德是一名正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埃及学生,中文名字叫刘正曦。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了解埃及与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浴血奋战历史,人们更加意识到和平的珍贵。刘正曦大学本科毕业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2019年9月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研究生,主攻方向是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口语传播专业。他说,埃及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于二战的内容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内容,虽然没有描述得特别详细,但都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内容。而平时,他更多地是通过历史书籍和影视剧了解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很多故事,“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其实我了解的太多了,包括北平的战争,东北、上海、天津这些有一点点的了解,平时看这些抗日的电影比较多,比如说《百团大战》。还有我相信所有外国人都看过的一部电影是《叶问》,还有《北平以北》,就像一个纪录片,还有一个电视剧非常有意思的叫《亮剑》。最近也是一个非常火的一部电影是《八佰》,这部电影我也看了,所以平时通过这些电影就了解了中国抗日的故事。”刘正曦说,大量的二战题材影视剧作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战争非常地残酷,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真的很幸福。刘正曦介绍,自己的家乡埃及所处的北非地区也是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当时,德国和意大利觊觎埃及的重要战略区位,试图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埃及军队积极协助盟军,共同击败了德意法西斯非洲装甲军团。“埃及人战胜了意大利和德国的侵略者。那么埃及人怎么看待这一段历史?其实埃及人觉得这是一段非常残忍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死亡,有很多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所以在埃及人的脑子里,这段时间真的很残忍,很惨痛。”二战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事件也发生在埃及。1943年11月,当时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对日本作战的相关问题,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开罗宣言》, 要求日本在战后必须归还其占领的中国领土。刘正曦介绍:“当时开罗会议就在埃及的文化地标吉萨金字塔旁举行,如今在会址附近还建有一座纪念碑,用照片向人们展示当时的历史场景。”刘正曦说,与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一样,埃及人民也痛恨战争,热爱和平。作为年轻人,应该怎么承担维护和平的使命?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包容,学会尊重,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孔子说过的那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做到这一点,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好,而且我们会享受一个非常和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