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为何要把苏伊士运河卖给英国?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是全球少数具备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无船闸运河,全长约163公里,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重要水道。苏伊士运河对于埃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即使如此,埃及却曾经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转让给英国,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当地时间3月29日下午,在救援队伍
的努力下,从23日开始堵塞苏伊士运河航道的“长赐”号
货轮已成功脱浅并被拖至大苦湖进行技术检查,
苏伊士运河航道重新开始恢复通行
﹀
图源.苏伊士运河管理局
列强入侵,埃及沦为半殖民地
1517年,奥斯曼帝国入侵埃及,使埃及成为其下属的一个行省,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几百年的统治由此开始。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也开始向埃及行省派驻总督,到了十九世纪,默罕穆德·阿里成为新任总督。阿里不甘寄人篱下,意欲摆脱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控制,并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为此,他靠着铁腕手段最终清除了国内的反对者,独掌埃及的军政大权,后靠着自上而下的变革,使埃及国力日渐强盛。至此,阿里开始挑战宗主国奥斯曼帝国的权威。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Muammad‘Alī Bāshā)画像,
帕夏是奥斯曼土耳其语Pasha的音译,
是奥斯曼帝国中高阶文官或武官的尊称,相当于“阁下”
﹀
1831年,埃及军队向奥斯曼帝国发动突袭,力战不支的奥斯曼帝国被迫与阿里议和,埃及虽在名义上仍奉奥斯曼帝国为宗主国,但已经取得事实上的独立。此役之后,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庞大帝国。
1839年,英国怂恿奥斯曼帝国挑起与埃及的战争,意图攫取在埃及的权益,但土军不堪一击,反被埃军击败。英国眼见奥斯曼帝国不堪重用,立刻撕破中立的伪装,派军远征埃及,兵临亚历山大港。
可惜了埃及新式海军毁于一旦
﹀
阿里自知无法击退英军,不得不选择与英国议和。1840年5月11日,埃及被迫与英国签订《英埃协定》。条约签订以后,埃及国门大开,英法等国的势力进入埃及,埃及也逐渐成为英国等列强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此之后,埃及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法国介入埃及内政与开凿苏伊士运河
《英埃协定》签订后,埃及国门被迫打开,英国、法国的势力便开始介入其内部事务,而两国围绕是否开凿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运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法国是地中海国家,主张恢复旧商路,因此极力主张开凿运河;而远离地中海的英国,意欲依靠控制好望角而控制新航路,故积极主张修建铁路。但在穆罕默德·阿里主政埃及期间,英法的两个方案都未被批准。
英法各怀鬼胎
﹀
长袖善舞的穆罕默德·阿里在英法两边左右逢源,两头食利
﹀
1854年,亲法的赛义德成为埃及新任总督,法国商人莱塞普预见运河的开凿将成为可能,便亲赴埃及,向赛义德描述运河的开通将会给埃及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赛义德最终同意运河的修建,1854年,赛义德与法国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其附属建筑的租让合同》,正式租让苏伊士运河。1859年4月25日,运河正式在赛德港破土动工。
亲法的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
﹀
1869年,经过十年的漫长工期,苏伊士运河最终通航。虽然运河的开凿名义上由法国人主导,但埃及为开凿苏伊士运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恶劣的施工环境和疫病的流行,埃及共有12万人在工地之上丧生。
另外,埃及为开凿苏伊士运河和购买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共支付4.2亿法郎,埃及最后取得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权。但因其财政困难,购买股权所用的资金大多是向英法所借。苏伊士运河成为埃及债台高筑的第一块基石,也是其走向财政崩溃的起点。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并没有缓解埃及的财政困难。因为根据埃及和法国的租让协议规定,即使埃及占有44%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份,每年埃及只能享受15%的利润,而且自运河通航99年后,埃及方能收回运河的经营权。与此同时,法国在运河通航的前五年就盈利1200万法郎,而埃及的盈利却很少。
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入股证明,苏伊士运河的
股票法国推销了出去,股票很快就售罄
﹀
当时的苏伊士运河开挖现场
﹀
即使这15%的利润,埃及最后也丧失。1869,埃及总督伊斯梅尔意图取消苏伊士运河公司的部分特权,借机收回苏伊士运河沿岸的部分建筑物。但法国方面提出需要埃及支付相应的赎金,财政拮据的伊斯梅尔迫于无奈,只得将埃及持有的苏伊士运河15%的收益充作赎金。至此,埃及虽掌握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份,但已失去苏伊士运河的全部收益。
英国:从阻止开凿运河到试图夺取运河
随着17世纪以来奥匈帝国的衰落以及中东和北非日益显现出极高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英国、法国等列强的眼光逐渐将目光转移到这里,逐渐展开对埃及的争夺。
表现苏伊士运河完工后的构想图,联通之后,
便可掌握繁忙的地中海和丰饶的印度洋
﹀
最初,英国希望维持广袤的奥斯曼帝国的稳定,以此来阻挡其他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与此同时,英国认为,只要守住好望角,便可以控制新航路,从而保持住在东方的优势。故英国希望维持埃及与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关系,在土军被埃及军队击败后,便不惜出兵以防止埃及的独立。
因此,在苏伊士运河开凿初期,英国便极力反对法国的计划,并阻挠法国势力进入埃及。为此,英国主张在亚历山大和苏伊士之间修筑一条铁路,以取代法国的运河修建计划。
因为拿破仑入侵过埃及,绘制的埃及地形图,
在修运河这方面法国确实比英国占据了更大优势
﹀
1854年,埃及总督赛义德与法国投机商人莱塞普签订运河租让条约,时值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处于同一战线,英国对于运河的租让条约也未正式提出反对的意见。
法国:英法两强瓜分天下
﹀
英国:等把俄国干烂,就来对付你
﹀
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英国阻挠运河修建的计划失败。但是,运河通航的第二年,全年共有489艘商船通过运河,而英国商船就有324艘,运河修建的最大反对者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苏伊士运河开通当日,埃军鸣礼炮庆祝
﹀
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意识到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当时的英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商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可以更快捷的将欧洲的商品运送到东方的市场。另一方面,英国通过运河可以加强它对亚、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因此,英国开始伺机夺取运河的控制权。
运河建好了,准备来摘桃子
﹀
财政危机加剧,埃及被迫出售运河股权
默罕穆德.阿里改革失败后,埃及被迫接受1838年签订的《英土商约》,商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从事贸易活动,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这一商约使埃及废弃了多年的专卖制度,为西方商品在埃及销售打开大门,埃及民族工业遭到巨大破坏,大量工厂倒闭,这是埃及沦为半殖民地的开始。
穷困潦倒的埃及街头,也流行起了可拉货可拉人的“黄包车”
﹀
在阿里逝世后,阿巴斯于1849年成为埃及新任总督,他继任伊始便宣布废除阿里改革的措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使得埃及国内经济更加衰弱。英国趁机加大对埃及的经济渗透,埃及的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在阿巴斯之后,赛义德成为新任总督。他上台后,奉行亲西方政策,欧洲人蜂拥而至,在埃及兴建了尼罗河船务公司、埃及银行、亚力山大自来水公司等7家大型企业,这进一步摧毁了埃及的民族工业,使欧洲人逐渐掌握埃及的经济命脉。
更为致命的是苏伊士运河的租让条约,这是近代埃及步入深渊的根源。在埃及国力衰弱的情况下,赛义德同意苏伊士运河的修建,这使埃及的主权遭到严重的侵犯,为兴修运河而成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成为特权企业,俨然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另外,为兴修运河,财政拮据的埃及不得不对外举债,埃及财政开始面临极大的危机,在半殖民地的泥淖之中越陷越深。
耀武扬威的公司
﹀
到伊斯梅尔统治埃及时期,他盲目的采取全盘西化的改革,致使西方资本进一步加强经济渗透,最终将埃及的财政大权、司法权拱手让人。至此,埃及的财政几近崩溃,为缓解财政危机,伊斯梅尔不得不加大举债的力度,从1863年开始,埃及每年向外借债700万英镑。但入不敷出的埃及财政,每年光偿还利息都很困难,迫于无奈之下,埃及不得不进一步出卖领土和主权,加大举债的力度。
伊斯梅尔不计后果的举债行为很快便导致埃及财政陷入危机。到1875年下半年,埃及财政状况每况愈下,而此时英国却趁火打劫,要求埃及必须在11月底之前偿还到期的3200000英镑债务。当时的埃及国库空虚,政府大部分财政收入已经抵押出去,唯一值钱的是其拥有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权。
此时,一直希望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英国终于等到机会,它强迫伊斯梅尔将埃及持有的股权全部转让给英国,无计可施的伊斯梅尔为缓解危机,不得不转让苏伊士运河的股权。最终,英国以400万英镑的极低价格,将埃及持有的股份买到手,埃及彻底失去苏伊士运河。
“埃及没有从苏伊士运河获得一点儿利益,相反,运河成了埃及苦难的主要缘由”。埃及失去苏伊士运河后,经过81年的艰苦斗争,直到1956年方才收回苏伊士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