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埃及使馆文化参赞陈冬云: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在埃及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一夫、周雷智):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日前在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在埃及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走进现代中国――中国电影开放日”活动,活动期间,阿拉伯语配音版中国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在埃及成功举行试映。对此,陈冬云表示,反映中国都市、时尚题材的影片,能让埃及青年产生共鸣,拉近两国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她认为,只要能对受众群体进行准确定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便会是自然和愉悦的。
近年来,《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父母爱情》等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埃及本土制作公司合作译制配音的阿拉伯语版中国影视作品,陆续在埃及国家电视台等媒体播出,通过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的尝试,获得良好效果。目前,《医者仁心》《北京青年》《辣妈正传》等多部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已完成阿拉伯语译制配音,有望在今后一段时间陆续与埃及观众见面。
影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一般意义的文艺演出,电影和电视剧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更深入地走进海外受众的内心。陈冬云介绍说,在文化生活选择相对贫乏的埃及,影视作品占据了普通埃及人生活的相当份额,这为中国影视剧“走出去”提供了良好舞台。目前,在电影市场,美国大片继续占据埃及引进片市场霸主地位;在电视剧领域,从土耳其、印度引进的剧集占据较大份额,韩国和中国属于后起之秀。
就埃及电视台引进的海外电视剧集而言,印度电视剧的风格一直较为鲜明,歌舞艺术形式独特、矛盾纠葛跌宕起伏;土耳其和韩国电视剧集的制作水平很高,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是内容相似、主题雷同。陈冬云认为,相比而言,中国电视剧的最大优势在于内容丰富,言情剧、历史剧、武侠剧、神话剧、战争剧,甚至谍战剧,种类齐全,不一而足。“有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曾尝试放映国内的主旋律片,很受国外观众欢迎,效果完全在意料之外,”陈冬云认为,在影视剧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不妨多做尝试,在影视剧类型上取得更多突破;同时,继续坚持精品导向,确立中国影视作品的口碑与形象。
陈冬云表示,对于中国影视剧“走出去”,选择扎根埃及,并通过埃及辐射整个阿拉伯世界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在近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埃及是阿拉伯地区影视创作的领头羊,而且埃及的影视制作很早就融入了市场体系,具备雄厚的影视剧制作条件和完善的人才体系,而且埃及还拥有阿拉伯世界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以及蜚声国际的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在上个世纪,想要在阿拉伯世界成名,艺人必须到埃及发展,因此,开罗成为捧红很多阿拉伯导演和演员的艺术殿堂,”陈冬云告诉记者,时至今日,埃及仍然是阿拉伯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尤其是在电视剧领域。她介绍说,埃及是阿拉伯世界驻站媒体创作最集中的国家――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电视台都在埃及拥有制作室,这些媒体都需要借助埃及的传播能力,向阿拉伯世界甚至是域外来进行推广和发展。
陈冬云表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埃及广电联盟、埃及国家电视台、埃及尼罗河电视台等机构维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中国影视作品走进埃及,走向阿拉伯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她也鼓励并支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继续与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私人电视台展开接触与合作,拓展途径,进一步扩大中国影视作品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她还表示,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可以在影视作品走进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过程中,吸取国外成功经验,从市场培育做起,并逐步将影视合作推向商业运作,实现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