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艺术里的埃及传奇“突尼斯村”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 上午10点,冬日的暖阳缓缓从窗外洒进屋内。七岁男孩阿达姆·谢里夫挽起袖子,坐在工作台上熟悉的转动起转轮,泥土瞬间在他的手中幻化出不同形态。
12月3日,在埃及法尤姆市的“突尼斯村”,七岁男孩阿达姆·谢里夫在陶艺店中制作陶器。新华社记者孟涛摄
“有其父必有其子嘛,”38岁的陶艺工作室老板马哈茂德·谢里夫对记者说。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部约100公里的梅里斯湖畔的山坡上,隐着一处传奇的村落。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以创作陶器艺术为生,村中的房舍受地中海文化影响,颇具突尼斯风格,由此便逐渐被人称之为“突尼斯村”。与村中其他的孩子们一样,阿达姆已经是这个陶艺村的第二代传人了。
“我们村的传奇是由一个叫做伊夫琳·波雷的艺术家撰写的,”谢里夫端着一杯茶,坐在他的工作室里讲出了这座陶艺小村的由来。
12月3日,在埃及法尤姆市的“突尼斯村”,一名男孩坐在陶艺店中等待顾客。新华社记者孟涛摄
20世纪80年代,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的波雷漂洋过海从瑞士移居到这个普通的埃及小村庄里,也带来了大洋彼岸的制陶艺术。在生活之余,波雷在此建立了一所学校,专门教村里的小孩子们学习陶艺,寓教于乐。她的艺术深深的感染了这座小村落,大多数跟着她学习的孩子们长大后就在村子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共同建造起漂亮的村舍,从此也改变了这所小村庄的命运。
“在我像我儿子这么大的时候,每天都跟着波雷老师做陶器,当时觉得泥巴太神奇了,可以捏出来一切梦幻的东西,”谢里夫笑着说。
阿达姆·谢里夫在陶艺店中展示成品陶器。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当然,泥巴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整个村子的经济状况,现在这里已经是著名艺术家聚集地和旅游胜地了,”他补充道。
坐在小村的山坡小路上凭目远眺,碧蓝的梅里斯湖、远远的沙漠与山中一片翠绿,俨然是世外桃源。在耳边的鸟语花香中,一时竟难以分辨,到底是艺术造就了这般景色,还是美景成全了这里的艺术气息。
12月3日,在埃及法尤姆市的“突尼斯村”,一位法国游客在陶艺店中选购陶器。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里,”在谢里夫工作室不远处,一名叫默罕默德·阿布拉的画家告诉记者。他穿着一身便装,正在布置自己的展览。
阿布拉是埃及著名的抽象画画家,擅长描绘风景。他说,“只有在这里,我才能从城市的喧嚣中走出来,在宁静中寻找灵感,所以几年前我就在此建立了自己的画廊,村子里还住着我的许多同行们。”
12月3日,在埃及法尤姆市的“突尼斯村”,游客在街上购买纪念品。新华社记者孟涛摄
他还介绍说,虽然环境幽静,但美丽的“突尼斯村”从不缺客人。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寻找艺术灵感,购买精美的陶器。每年12月初,村子里都要举办艺术节,熙熙攘攘的游客与艺术家使冬季的村子显得格外温暖。
“这里的每家店,每一件陶器都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人随心所欲的创作陶艺,他们的生活与艺术是分不开的,我每年都要到这里来买些喜欢的艺术品带回家,”一名叫克里斯蒂娜的法国游客对记者说。她刚刚在谢里夫的工作室买了一只绿色陶盘,上面绘着一位可爱的长发姑娘。
12月3日,在埃及法尤姆市的“突尼斯村”,一位陶艺师在陶艺店中制作陶器。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我们使用的原料只有泥土,从小波雷老师就告诉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拘无束,”谢里夫对克里斯蒂娜说道。
“咚!咚!咚!”波雷当年所建造的陶艺学校响起了铃声。许多当年从那里诞生的艺术家,如今又回到学校将技艺传承下去。艺术没有界限,愿小村的宁静与美丽永远与艺术相伴。(来源:新华网,记者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