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埃文化年开创中埃文化交流“新双高”
新华社开罗1月1日电 专访:中埃文化年开创中埃文化交流“新双高”
新华社记者 王雪
“2016中埃文化年在阿拉伯地区开创了先例,创下了中埃文化交流在质与量上的‘新双高’,”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
2016年1月开幕的中埃文化年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举办的首个文化年。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广场举办的文化年开幕式、由中埃演职人员联袂献上的《两个伟大文明对话》主题演出,到戏法、舞剑、古筝等一系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登上首届中非艺术节的舞台……在一年的时间里,中埃两国共同举办了约150项文化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文化、艺术、电影电视、翻译出版、体育及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将中国与埃及的文化交流推向高潮。
“中埃文化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自中埃两国建交60年以来结下的深厚友谊,更来自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和文化共鸣,”陈冬云说。
谈到2016年文化活动的总体水平,陈冬云说,在卢克索举办的文化年开幕演出是全年活动的最大亮点,也是文化年的“开门红”。
“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了在卢克索神庙的演出,来自中埃两国的顶尖艺术家在有几千年历史的神庙前,展现了中埃两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全新的精神风貌,为所有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她说。
“除了卢克索的演出,中国少林武僧团表演、北京现代舞团表演等等,都给埃及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通过这一系列高端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埃及观众体会到,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更是时尚、进步和发展的文化大国,”陈冬云告诉记者。
在文化活动的数量上,陈冬云说,2016年中埃文化交流突破了过去平均每年几十项的活动数量,在两国举办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达150场左右,其中在埃及举办的活动达90场以上。尤其是中埃两国一些带有时尚感的演出,获得两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两国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民心相交。文化年期间,我们更关注双方民众的需求,除了歌舞表演外,还着力推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她说。
2016年,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首次走进埃及6个省市,使中国文化真正走进了埃及民众生活;2016年7月,中方第一次尝试以民间组织为主参与在埃及举办的中非艺术节活动;11月,阿拉伯翻译家与汉学家联谊会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成立,成为埃及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问题、从事中阿文翻译的机构。
1月7日,2016中埃文化年闭幕式将在中国举办。谈到来年的计划,这位在埃及坚守十多年的文化工作者说:“目前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已与5家埃及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30多家机构有合作往来,更多精彩的文化活动正在计划中。”(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