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哪儿都没有家里好”——在埃叙利亚难民的斋月思乡情
新华社记者 郑凯伦
“我是正宗的叙利亚人,做的也是正宗的叙利亚库纳法,我跟你保证,这样的口味全开罗只有我们这里有。”
斋月一天的傍晚时分,记者漫步在开罗近郊十月六日城街头,被热情的甜品店店主萨米尔·瓦塔尔邀请进他的小店。店里,几名顾客正在柜台前购买中东传统斋月甜点库纳法。
瓦塔尔告诉记者,叙利亚战乱爆发前,他在叙利亚老家经营一家甜品店,和父母妻儿过着殷实、平静的生活。战火燃起后,他和家人辗转来到开罗定居,如今已有5个年头。
“叙利亚人和埃及人同属一个民族,这里庆祝斋月的方式和我老家如出一辙,令人倍感亲切。所以为这家小店取名时,我想都没想,就用了以前叙利亚那家店的名字。”
在十月六日城街头,像瓦塔尔这样从事小买卖谋生的叙利亚人成千上万。从甜品、饮料、糖果到日用五金、服装,叙利亚人售卖的商品应有尽有。因此,这里被开罗当地人称为“叙人街”。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共有超过12万叙利亚难民居住在埃及。埃及政府曾表示,埃及没有也不会设立专门的难民营,而是鼓励叙利亚人积极融入社会,重建正常生活。十月六日城的“叙人街”,就是由2011年后进入埃及的叙利亚人自然集聚形成的。
40岁出头的阿纳斯·侯萨里对记者说,他4年前来到埃及时只把这里当作前往欧洲的中转站,想着“最多待一两个月”,没想到这里的氛围让他想起故乡,于是和家人在此安顿下来,开了一家服装店,空闲时教“叙人街”的儿童踢足球:在老家,侯萨里是无人不知的优秀足球教练。
随着在“叙人街”定居的家庭日益增多,为叙利亚人提供教育、职介等需求的组织也应运而生。
“快乐叙利亚”是一家志愿者机构。其创始人沙赫尔·拉杰布介绍,他们帮助叙利亚儿童联系当地学校,代表叙利亚人向当地医院争取优惠价格,并为有意做小生意的叙利亚人提供初始资金等。
“去年母亲节时我们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500多名叙利亚妇女在活动当天带着子女前来,可见我们这一群体多么庞大,我们的使命多么重要。”拉杰布说。
“文明建设者”学校校长胡萨姆·茹比对记者说,他们的学校为叙利亚儿童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进度与埃及本地学校同步。此外,学校还尽力减免孤儿和特别贫困家庭儿童的学费。
“从学校开门那天起,我们从没有受过任何来自埃及兄弟的歧视,我们融入当地的进程十分顺利;学校里来自埃及本地、也门、利比亚和伊拉克的儿童也越来越多。”茹比说。
今年10岁的小男孩法鲁克正在街边和同伴玩耍。已在“叙人街”住了6年的他告诉记者,他不知道叙利亚和埃及哪个更好,因为他已记不太清叙利亚的模样了。
“我在学校交到许多埃及朋友,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家。”
然而,大多数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尽管在埃及的生活安定而自由,他们还是割舍不下饱受战火摧残的祖国。
“我的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去叙利亚看看’,而不是‘爸爸我想回叙利亚’。我听到后有些感伤。”侯萨里说。
正在街边小摊购买泡菜的阿米拉大婶告诉记者,埃及人对他们一家十分友善,经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当夜幕降临、“叙人街”两边的斋灯纷纷点亮时,她还是会思念仍然留在叙利亚的亲朋好友。
“等到明年斋月时,希望我已经回到叙利亚了。哪儿都没有家里好,对吧?”阿米拉笑着说。(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