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中东领袖纳赛尔
笔者导言:在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纳赛尔感到埃及被欧洲人耍弄,所以决定发动起义,他之后成功的从欧洲人手中夺回了苏伊士运河,让他名声大噪,但为何之后又陷入到衰落,他的思想与他的泛阿拉伯主义思想又该如何看待,这是文章关注的重点。
在奥斯曼帝国还存在时军队内部有一名军官叫穆罕默德·阿里,他被派往与拿破仑开战,随着拿破仑在反法战争中的战败,导致他获得了控制埃及的机会,这使得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伊斯兰教头衔可理解为最高执政官)承认他为埃及的瓦利(地区执政官),之后穆罕默德·阿里开始获得自己的发迹。
他一度威胁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地位,到了孙子伊斯梅尔帕夏时代,奥斯曼帝国变得更加虚弱,只能被迫承认他子孙的地位以及接受他家族世袭这一地位,这逐渐标着埃及与当时的苏丹地区成为一个新的势力,可是在法国人离去后英国人又纷至沓来,随着英国人的到来使得这里的局势发生变化,无法支撑改革的埃及政府决定引入英国势力来对抗内部的变化,随后英国入侵埃及并成立了英埃共管苏丹。
英国人加强了对埃及的控制使得他们即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又对当时的法鲁克一世形成了扶持,反过来说这也使得法鲁克一世无所事事,这是他拥有很多糟糕表现和习惯的原因,可以这样说在英国对埃及与苏丹的控制中,埃及内部对于英国极度不满,期间还爆发了马赫迪革命,虽然之后战败,但英国人在中东的稳定却是脆弱的。可又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存在,这使得埃及以及很其他阿拉伯国家对这种势力的存在又是欲拒还迎。
随着奥斯曼帝国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多,以及凯末尔在土耳其引发的革命,导致奥斯曼帝国崩溃,这样一来埃及内部对于英国的支持就更加脆弱,再加上一个协议的出现导致这种问题走向更加极端。
这就是《贝福尔宣言》。
由于犹太人很长久以来都被欧洲歧视,这使得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写下《犹太国》一书,在书的作用下他逐渐形成了一种复国主义思想,而《贝福尔宣言》支持了很多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的想法,其实这是英国的一种谋略,一方面他答应很多阿拉伯国家会帮他们击败奥斯曼,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犹太人许诺可以建国,最后一方面则是自己想要扩大和强势自己的控制力,这三种方式造成了一个结果的产生。
犹太人开始大量的因躲避歧视、屠杀等原因进入中东,在进入二战后德国对于犹太人疯狂屠杀后,使得巨量的犹太人前往这一地区,结果造成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在联合国领土协议产生后,第一次中东战争随即开始,然而这场战争更像是奥斯曼帝国衰落后,阿拉伯世界抢夺地盘的一种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虽然早期取得了优势却与以色列停战,在这个阶段欧美武器运抵到了以色列,使得第一次中东战争功败垂成。
埃及在失败后,其内部对于英国的不满集中爆发了出来,这使得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决定发动起义,纳赛尔出生于一个邮政官员的家庭,早年投身战争获得中校军衔。
之后他创造了自由军官运动,这使得他逐渐成为该组织领袖,由于当时的法鲁克一世被英国扶持,所以推翻法鲁克王朝就是他当时的目标,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发动军事政变,由于长期不受人支持,法鲁克一世很快失败。纳吉布被推选为首领,但纳赛尔与他的合作很快变化。
因为在如何对待穆兄会的问题上,纳吉布没有听从纳赛尔的意见,这使得纳赛尔最终推翻了他,1954年纳赛尔成为埃及总理。对纳赛尔来说他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建立一个强力政府,另一个是要重新开始中东战争。
作为中东的一个强人,对他来说希望通过改革建立一个强大的阿拉伯联盟,为此他实行了很多改革,他将很多企业国有化、推动土地改革、建设大型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这些行为使得他获得了很高的支持,那么为何纳赛尔会与苏联进行交好呢?
因为对于美国和苏联来说,当时真正的想法是将英法势力从中东赶出去,为此苏联决定支持纳赛尔,而纳赛尔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理想,逐渐退出泛阿拉伯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本质即在于他想要联合所有阿拉伯国家与欧洲对抗,但这种想法有两个缺陷。
第一当时的阿拉伯国家并没有完成整合,虽然阿拉伯世界的独立大都在进行,可形成真正的风潮与强力统一的状态并没有能够做到,另一方面纳赛尔虽然得到了一些苏联支持,可他需要面对的是将其他欧美势力挤压出去,以当时埃及的能力来说确实有些薄弱。
但由于他进行了强力的改革,使得埃及内部的向心力增加,之后一场关系到他思想成败的战争到来,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由于想要获得更大的收益就要回收和控制苏伊士运河,这条运河的控制权如果回到埃及手中,他们能在贸易中的获得利益就极大,这使得纳赛尔决定与英国决裂,另一方面他关闭港口限制以色列船只进出也导致双方的矛盾升级,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以三国在巴黎进行秘密会谈,决定出兵攻打苏伊士运河,一开始先由以色列军队控制苏伊士运河,然后英法跳出来假装调和,让双方形成公管苏伊士运河的协议,纳赛尔拒绝了导致双方兵戎相见。
在军事上他们的行动如果可以持续下去埃及军队将陷入不利,但是在国际政治上美国和苏联对于英法想要控制苏伊士运河是极为不满的,这导致美国对英国采取行动,另一方面苏联也号称要动用核武器来进攻英法军队,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场战争逐渐落幕。这样一来阿拉伯世界认为纳赛尔取得了这场赌局的胜利,视他为阿拉伯英雄。
可要看到的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什么?
是美苏逐渐对英法的优势期到来,这一转换逐渐使得英法在这些地区的地位慢慢下降,相反美苏则逐渐强势起来,埃及并不是在军事上获得了根本成功导致胜利,相反是列强之间关于如何分配上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最终导致战争的逆转。
这为第三次中东战争埋下了隐患,在纳赛尔获得成功之后,他的声望达到了极致,在1958年时叙利亚地区突然提出要与埃及形成联盟与合并,纳赛尔表达了同意,于是泛阿拉伯主义思想得到了实践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但需要看到的是双方的这种联盟在于叙利亚内部想要获得自己的利益,可是阿拉伯的大多改革或者革命都是以民族式改革为基础,并没有能力快速让社会资源上升,这导致了这种联盟一旦利益无法上升就会产生问题,很快内部就产生矛盾。
对于纳赛尔来说,他非常清楚的是自己必须要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维持自己的思想,为此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显然难以避免,为此他积极游说其他阿拉伯国家同时也做了战争的准备,然而他一切的准备仅仅在六天内就灰飞烟灭。
当时很多人判断以色列与阿拉伯之间的交战会持续很久,而实际上在以色列也在积极准备,就在纳赛尔决定开始自己的计划时,以色列抢先发动了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可以这样理解,其实纳赛尔变得孤立无援。
一方面对于纳赛尔主义的出现阿拉伯人比较欢迎的同时,欧美各国自然是不乐见这一景象的出现,所以纳赛尔的失败来源于他认为他自己可以已经获得了优势可以发动这场战争的同时,以色列也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空间和欧美各国的暗中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出现很大变化,这导致了在几天内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队就溃败下来,这场战争也使得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岛,纳赛尔随之心力憔悴,最终数年后黯然离世。
那么该如何看待纳塞尔的成败呢?
纳赛尔作为一个埃及的革命者,他想要恢复阿拉伯人的成功,这是他推动纳赛尔主义或者泛阿拉伯主义思想的根本,但是另一方面他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成功,更像是别人内部调整的结果,随着中东战争的发展中东内部的控制者阵营发生了改变,由英法转向了美苏。
这使得纳赛尔和埃及以自身脆弱的能力发动了一场大战,在战争中失败也是自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会永远伴随着阿拉伯世界,因为如果将阿拉伯世界试图形成强大势力作为分析角度的话,那么相反以色列想要形成真正的大国亦会遭遇如此结果,所以在之后萨达特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他说只要我们前进一步,世界必将为之改变。结果世界真的为之改变。
来源:今日头条